
SHENGLONG
LIANGSHI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6月13日,曙光鎮曙光村錯落有致的水田阡陌交匯,綠油油的秧苗在微風下搖曳,綠浪滾滾。
自4月以來,在黑山頭鎮和山城鎮等地,梅河口市農業技術“小分隊”每隔幾天便深入田間地頭,監測苗情生長狀況、土壤溫度和空氣濕度等數據,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今年,梅河口市糧食播種面積149萬畝,比去年增加9萬畝,其中:優質水稻面積45萬畝、優質玉米面積100萬畝、高油大豆面積3萬畝,薯類1萬畝。預計糧食總產量達到16億斤,增收在望。
推廣增產新品種和新技術。從抓單產水平入手,積極引進高產耐密新品種和增產增效新技術,重點推廣優質高產新品種和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增產增效新技術,以良種為基礎、以機械化為載體、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集成示范推廣糧食生產全過程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全面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兩區”建設和管護,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兩區”綜合生產能力,為穩定糧食產能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全面及時掌握耕地質量現狀及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推廣化肥施深、增施農家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現有耕地質量,提高單位面積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加快推進全程機械化建設。充分利用各類項目和各類惠農政策加快集約化經營步伐,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建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37萬畝,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32萬畝。
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針對不同農時季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印發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農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技術要點以及應對不利氣象因素的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病蟲害及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
加大農業科技培訓力度。通過層層辦班、印發技術資料、舉辦科技大集、開展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讓廣大農民都能掌握農業增產增效技術要領,為全市糧食增產,農業增效提供保障。